赛车变速器输入轴的失效分析

背景

在一场纳斯卡赛车比赛中,一根 300M 超高强度钢变速器输入轴在行驶约 254 英里后断裂。Rimkus 材料测试和调查小组进行了冶金失效分析,以评估断裂原因。

提供的服务

对断裂的输入轴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和分析,包括目视和立体检查、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检查、金相/微结构评估、化学成分分析和洛氏硬度测试。

测试结果表明,断裂是由于晶间应力裂纹的疲劳发展造成的,该裂纹始于轴上的点状喷丸识别标记。点状喷丸雕刻在轴的硬表面(54 洛氏硬度 C - HRC)产生了高应力集中。观察到一个浅的晶间断裂带,它始于轴上点状喷丸刻字的底部。在输入轴最终扭转过载失效之前,观察到两个疲劳进展事件,覆盖了约 33% 的断裂表面。起始位置的晶间裂纹表明表面状况较脆,这可能是轴表面残余应力过大的指标。

对断口进行的金相分析表明,在相邻的点状坑纹底部出现了二次、初生的晶间裂纹。在轴的马氏体微观结构中未发现异常情况。

输入轴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,轴是由 300M 超高强度合金钢制造的。成分中未发现异常情况。

300M 轴的高硬度(HRC54)使部件对缺口高度敏感,延展性极低。点喷标记的字样提供了缺口效应和断裂起始的应力上升位置。

照片

断裂的输入轴(上图)和两个经历过类似比赛条件的比较轴的概述。
图 1: 断裂的输入轴(上图)和两个经历类似赛车条件的对比轴的概览。

 

输入轴断裂的特写。断口与部件上日期代码戳中的 "0 "交叉(箭头)。
图 2: 断裂的输入轴特写。断口与部件上日期代码戳中的 "0 "交叉(箭头)。

 

输入轴断裂的低角度视图显示,断裂点位于日期代码中的点状喷丸 "0 "处。
图 3: 输入轴断裂的低角度视图,断裂源位于日期代码中的点状喷丸 "0 "处。

 

断裂表面的特写显示断裂起源于脆性晶间区(蓝色箭头)。在最终扭转过载之前,观察到两个疲劳区在约 33% 的断裂表面上扩展,疲劳区 2 还出现了疲劳停止痕迹和氧化现象。
图 4: 断裂表面特写显示断裂起源于脆性晶间区(蓝色箭头)。在最终扭转过载之前,观察到两个疲劳区在约 33% 的断裂表面上扩展,在疲劳区 2 还发现了疲劳停止痕迹和氧化现象。

 

低倍扫描电子显微镜视图显示了断裂起始区域的断裂表面。
图 5: 低倍扫描电子显微镜视图显示了断裂起始区域的断裂表面。

 

放大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视图显示存在晶间断裂,这表明断裂源处存在高硬度的脆性条件。
图 6: 放大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视图显示存在晶间断裂,这表明断裂源处存在高硬度脆性条件。

 

断裂源的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视图显示,断裂起始于轴外径表面的点状压痕底部。
图 7: 断裂源的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视图显示,断裂起始于轴外径表面的点状压痕底部。

 

放大后的断裂源扫描电子显微镜视图显示,断裂起始于 "0 "的垂直线。可以观察到邻近断裂起始点的脆性晶间区。
图 8: 断裂源的放大扫描电镜视图显示,断裂始于 "0 "的垂直线。可以观察到断裂起始点附近的脆性晶间区。

 

在垂直的 "0 "处可观察到断裂源的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视图。
图 9: 高倍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垂直 "0 "处的断裂源。

 

通过断裂源纵向横截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可以看到,断裂源处的表面有一个凹痕,这是点焊标记的结果。在断裂原点的下方还能观察到另一个压痕。
图 10: 通过断裂原点纵向截面的光学显微镜图像显示,断裂原点处的表面有一个凹痕,这是点喷标记的结果。在断裂原点的下方还可以观察到一个凹痕。

 

从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源的纵向截面,可以看到脆性晶间断裂的迹象。在马氏体微观结构中未发现异常情况。
图 11: 从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源的纵向截面,可以看到脆性晶间断裂的迹象。在马氏体微观结构中未发现异常情况。